遊頤和園,其實咱是從北宮門進去的,一進去就是蘇州街,但這顯然不合一般人的遊玩順序,所以本文還是依常見的情況來寫。

以下四段,引「中國網」對頤和園的介紹:

「頤和園位於北京城西北,圓明園之西,玉泉山之東,全園面積約290公頃,其中北部甕山(後改稱萬壽山)約佔三分之一,是一座山水結合、以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園。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慶祝母親六十大壽為名開始建設(當時名為「清漪園」),至二十九年(1764年)完工。

北部萬壽山山形呈一峰獨聳之勢,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景點建築;南面為昆明湖,形成開闊的山前觀賞範圍。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破壞。光緒中葉,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挪用海軍建設費二千萬兩白銀修復此園,光緒十四年(1888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園的格局,至此更名為頤和園。

根據使用性質和所在區域,清漪園可分為四部分。一是萬壽山東部仁壽殿組群,為朝會及居住的宮廷區。這部分建築佈局謹嚴,具有靜穆的氣概。二是萬壽山的前山部分。此處面對昆明湖,視野開闊,主要的觀賞建築皆雲集前山,其中以體型高大的排雲殿和佛香閣為重心,周圍佈置十幾組小建築群。佛香閣平面為八角形,高四層,建於高大的石臺上,地位突出,和下面金碧交輝的排雲殿建築群共同構成萬壽山的主軸線,把前山大小建築統一起來。山下有長達728米的長廊環圍湖邊,聯絡東西,更強調了這種統一效果。

三是萬壽山後山和後湖。這裡山形陡峻,河湖狹窄,空間封閉,景觀以幽邃靜雅為基調。除後山中部的藏傳佛教寺廟及中段後湖兩岸的買賣街(蘇州街)以外,山坡上下,河湖兩岸,皆配置小型園林建築,樹木蔥郁,風景幽靜,不求遠觀,移情內視,達到深奧的意境,和前山景觀環境的對比效果是很成功的。四是昆明湖的南湖和西湖。湖中點綴島嶼,島上有形式不同的建築及橋梁,尤以十七孔橋及西堤六橋最為著名,在湖堤翠柳碧桃的襯托下,宛如江南水鄉景色。」
-----
從東宮門入園,可見到「仁壽殿」,這是御苑的辦公之處,乾隆時命為「勤政殿」,以示遊玩不忘朝政。被破壞再重建之後,更名為「仁壽殿」,此名來自《論語》中的「仁者壽」,寶座後的屏風即以二百多個不同寫法的「壽」字裝飾。

(仁壽殿中「壽協仁符」匾額下的「壽」字屏風)
DSCN4493.JPG
此殿以「壽星石」做為影壁,另有隻移自圓明園的銅麒麟,鹿角、龍頭、獅尾、牛蹄,遍體鱗甲,是傳說中的瑞獸,具有鎮惡辟邪的作用。殿前立有兩對銅鳳和銅龍,銅鳳位於內,而銅龍立於外,可見慈禧為光緒主政之意。

(仁壽殿前的壽星石影壁、銅麒麟、銅鳳、銅龍)
DSCN4496.JPG DSCN4495.JPG DSCN4491.JPG
仁壽殿的後面是光緒的寢宮玉瀾堂,光緒二十四年(1886年)變法失敗後,慈禧命人將院落封閉,此處於是成為幽閉光緒的地方。而「宜芸館」是光緒的皇后隆裕住所,「宜芸」二字寓有「藏書」之意。

(玉瀾堂、宜芸館)
DSCN4505.JPG DSCN4507.JPG
南出玉瀾門,便是「知春亭」。這是頤和園中觀景極佳之處,可飽覽萬壽山、昆明湖全景,並欣賞西山、玉泉山的借景。所謂「借景」,是中國園林造景的技巧之一,事實上,玉泉山離頤和園有一段距離,卻利用技巧,將玉泉山上的寶塔納入,讓人以為玉泉山就在昆明湖邊上,這是極為成功的借景技巧。

(站在知春亭遠眺,右為佛香閣,左前方為玉泉山(寶塔)借景)
DSCN4488.JPG
關於頤和園的造景藝術,「中國網」上的說明如下:

「清漪園在組景和借景方面十分成功,以南湖島和堤岸將水面分隔成若斷若續的幾部分,增加了水域層次。在萬壽山西部景域,可通過西堤、西湖將玉泉山、西山諸峰和塔、廟、樹、田等景色組織到園景中來。而萬壽山東部也可將圓明園、暢春園的景色俯借進來,純熟地運用借景手法,擴大了清漪園的園景範圍。」

慈禧的住所是「樂壽堂」,以「青芝岫」當照壁,青芝岫俗稱「敗家石」,據記載,明代官吏米萬鍾於北京房山發現此塊色青而潤,狀若靈芝的巨石,在運往米氏勺園途中,由於財力不足,不得不棄置於郊野,後來被乾隆耗巨資移置於此,是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

樂壽堂外列有銅鹿、銅鶴及大銅瓶,象徵「六合太平」;院中種有玉蘭、海棠和牡丹,寓意「玉堂富貴」,慈禧小名蘭兒,故堂前堂後都種有玉蘭樹。

(樂壽堂、堂外的「六合太平」、青芝岫影壁)
DSCN4509.JPG DSCN4510.JPG DSCN4514.JPG
「永壽齋」,又稱「總管院」,是李蓮英的住處,他八歲入宮,十七年內成為大內總管。

「水木自親」碼頭立有兩根長杆,作用是懸掛燈籠,讓慈禧在夜晚遊玩時也能得到足夠的照明。

(水木自親碼頭前的長杆)
DSCN4518.JPG
「德和園」中的戲樓與故宮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並稱清代三大戲樓,慈禧在此看了十三年的戲,也綜合地方戲曲促成京劇。此處置有袁世凱送給慈禧的中國第一部汽車,據說慈禧對司機居然坐在她身前感到不悅,要求司機跪著開車,但跪著如何開車呢?所以慈禧不愛坐汽車。

跨出樂壽堂西門便是長廊起頭的邀月門,長廊共長728公尺,號稱世界最長的長廊。廊間建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亭,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乾隆以慶賀母親六十大壽為名興建清漪園,於是在萬壽山山腰建「大報恩延壽寺」,英法聯軍之後,慈禧於此處改建排雲殿、德輝殿,但已無關寺廟,專用作個人壽辰受賀之用。隨後也重建佛香閣,殿內供有千手千眼觀音,此為慈禧禮佛之處。

要爬上排雲殿,先得爬五十級台階,要爬上佛香閣,得再爬五十階,此一百級台階有長命百歲的寓意。

(五十級台階、排雲殿、佛香閣)
DSCN4423.JPG DSCN4425.JPG
DSCN4426.JPG
佛香閣後山矗立「眾香界」琉璃牌坊,牌坊後接連著琉璃佛像貼牆的佛殿「智慧海」,「智慧海」腳下便是漢藏建築揉和的「四大部洲」,據說佛所居住的須彌山周圍是海,海上四方有四大部洲,相應於自然界的地、水、火、風,各部洲即按照此種傳說建造,形狀皆不同。

由四大部洲下山,走到三孔石橋邊即可見蘇州街,興建此買賣街的作用是娛樂帝后,由宮人扮成店家老闆,皇帝、皇后便是一般顧客。買賣街沿水鋪設的景觀饒富蘇州水鄉情趣,因而也稱蘇州街。

(蘇州街)
DSCN4400.JPG DSCN4403.JPG
沿著長廊往西走到盡頭北向,石舫穩穩坐立於湖畔。石舫原是中式樓船,光緒時改建為西式輪船,這是為了反駁「民意如流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句話所建,表示大清江山堅如石舫,永世不沉。並將此船更名為「清晏舫」,寄寓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清晏舫)
DSCN4429.JPG
清漪園是乾隆刻意營造的北國江南園林,「西堤」就是杭州西湖蘇堤的翻版,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六橋由北到南連接起昆明湖西堤岸,景明樓座落在柳橋與練橋間,樓名取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西堤一景)
DSCN4448.JPG
玉帶橋呈曲線型,宛如玉帶,橋身、橋欄以青白石和漢白玉石雕砌,橋下是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當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園至玉泉山,往返均過此橋。

(玉帶橋)
DSCN4453.JPG
玉帶橋西北邊的「耕織圖」始建於乾隆時期,原來包括蠶房、織染局、蠶神廟及附近的延賞齋、水村居等建築。毀於英法聯軍後,延賞齋被改建成「昆明湖水操學堂」,培養海軍人才,但事實上經費都被慈禧挪用修建頤和園,連汽輪「永和號」也曾幫慈禧拖帶過御船去遊湖。1895年甲午戰敗後,此學堂也就裁撤。

(永和號)
DSCN4462.JPG
最後談談昆明湖中的小島──南湖島,島上有座龍王廟,廟中供奉西海龍王「廣潤」,塑像是龍頭人身。此廟原名「廣潤祠」,據傳某年乾隆祈雨靈驗,於是更名為「廣潤靈雨祠」,慈禧每回到南湖島都會前來祭拜,以祈求在昆明湖上的活動順利。

南湖島向東以「十七孔橋」和陸地相連,為何是十七孔?因為從中間的最大孔向兩端數去都是「九」,取「重九」之意。橋上欄杆柱頭雕有姿態各異的石獅,數量比盧溝橋還多。

(遠眺十七孔橋,橋東為南湖島,橋西為廓如亭)
DSCN4479.JPG
橋東有一亭名曰「廓如亭」,此亭的建造也是造景藝術的體現,據說是為了與橋西的「南湖島」相應,取得平衡。

廓如亭邊有一隻鎮水銅牛,守著水面,一面也望向橫臥水中的十七孔橋和南湖島。這有個浪漫的說法,說昆明湖等同天河,而十七孔橋就是鵲橋,所以此銅牛即牛郎的象徵。那麼織女呢?昆明湖西北側有「織耕圖」,那就是織女的象徵了。

除了浪漫的傳說,一般認為銅牛有鎮水作用(傳說大禹每治好一處水患,便鑄造一銅牛沉入河底,認為牛識水性,可防河水氾濫。),另外也有考查昆明湖水位的作用,以此牛觀察湖水水位線,隨時知道水位比皇宮的城牆高多少(據說此處的高度比故宮的地基高約十公尺),以便加強防護,使皇宮免受洪水之災。

(金牛(銅牛))
DSCN4476.JPG
頤和園中有六座城關,其中文昌閣在東、宿雲簷在西,取「文武輔弼」之意。宿雲簷城關內供有關帝牌位,文昌閣則內供銅鑄文昌帝君和神童像。

(文昌閣、宿雲簷)
DSCN4482.JPG DSCN443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