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那天,國文領域時間,請了鄭潔慧老師來為我們解說基測作文及作文教學的種種。

鄭老師提到了一般作文的評分標準,分兩方面,一是外在美:又分文字、段落、字數、顏色。二是內在美:又分內容、首尾、修辭、主旨、條理。

文字的部分,指的是字體的整齊與否,文字的書寫可以不用美觀,但至少要整齊,筆畫清楚。大小也必須注意,寫「螞蟻字」的學生很難引起評審老師的注意。另外,錯字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錯字越多越不利。段落方面,至少三段,即「鳳頭、豬肚、豹虎」;若是四段,則是「起、承、轉、合」或「合、分、分、合」,通常首尾宜簡潔俐落,中間應豐富多姿。以一篇六百字的文章而言,「一百、二百、二百、一百」的字數分配,是較為中規中矩的作法。字數方面,自然不能少於五百,太短的文章,就算文字再精闢,也難逃文思窘困的嫌疑。至於顏色,過去聯考時代,做過統計,以「深藍色」的字跡最為吃香,但基測應不會有顏色的差別,因為大家都是使用黑色筆,掃描進電腦再被評閱。

內在美的話,自然以「不離題」為第一要務,此外,修辭使用得當、能引用名言嘉句作為輔證,也是加分的利器之一。

鄭老師還提到,曾調查過國文老師平均批閱一本作文簿的時間,結果是六到七分鐘。果然是個令人咋舌的數據,無怪乎,一大堆國文老師整天抱著堆作文簿,似乎永遠沒有批改完成的時候。而學生觀看作文簿的習慣呢?先看分數,再看評語,了不起十秒鐘吧!簡直是天差地別,大大的「勞逸不均」啊!再加上老師將心中想法化為評語,已與原先的想法有了小小差距,再配上學生的理解力,使得評語的功效更是大大打了折扣。這樣看來,花了六、七分鐘改一本作文簿的意義何在?

不如就「簡化批閱」吧!作文簿上只要略評即可,將剩餘的精力,作「共同缺失檢討」之用。每次評閱完畢,挑選幾個同學容易犯的錯誤,先將「原文」照抄,再把老師的「訂正文」補上,兩相對照,一目了然,或許效果更好。

我覺得這個方法似乎不錯,也打算來試試。希望這是個更有效率的方法,因為我也不想一直墮於作文無間地獄之中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