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地方,又名「先師廟」。主體建築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碑亭等,最後一進院落為「崇聖祠」,是祭祀孔子祖先的地方。
孔廟大門前有琉璃影壁和下馬碑,碑的正背兩面均鐫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用包括滿漢在內的6種文字寫成。
一進孔廟兩側就是「進士題名碑」,共198座,刻有51624個進士的名字、籍貫和名次。碑旁有後來放上的說明,裡頭有許多關於各朝進士的小故事,內容都挺有意思,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
(先師廟、下馬碑、進士題名碑)
我和同學也認真尋找我們認識的名人,本來以為會很難找,但其實不然,因為名人們大多被遊客做了記號,通常顏色較深的就是。但也有些根本找不到,因為整塊石碑風化到幾乎看不到字了。
(我家的趙南星,明萬曆二年甲戌科。為何是「我家」?因為這位趙狀元和我的論文習習相關哪。)
(湯顯祖,明萬曆十一年癸未科)
(劉墉,清乾隆十六年辛未科)
孔廟裡有十四座「碑亭」,而裡頭的「贔屭」身上背有石碑,上頭記錄的除了一般祭孔或是修繕孔廟之類的事,大多數是清朝幾位皇帝的戰功,平定準噶爾、回部、金川、青海、朔漠……。至於「贔屭」,據說是「龍生九子」之一,狀似龜且好負重。記得台南的赤崁樓也有九隻,身上背的是乾隆皇帝因林爽文事件被平定所御製的石碑。
大成門前立有一尊漢白玉石孔子行教像,是企業家台中縣人楊欽清先生所捐刻。大成門後方兩旁分列二十四枝長戟,以示對孔子的尊奉,大成門也因此又叫「戟門」。
(碑亭、孔子行教像、大成門、長戟)
大成殿乃孔廟的主體建築,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時帝王行禮的場所。裡頭正中央是孔子神位,神位兩旁陪祀的是: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復聖顏回、亞聖孟子,更左右供奉了十二哲(閔子騫、冉伯牛、冉雍、宰予、子貢、冉求、子路、子游、子夏、子張、有若、朱熹)牌位,牌位前都有祭祀的器具和象徵性的貢品。另外也陳列了當初祭孔時所用的樂器,有祝、編鐘、編磬、建鼓、鎛鐘、特磬、琴、瑟、塤、笙等。
(大成殿外)
大成殿右前方有一棵「辨奸柏」,是孔廟內最大的一棵柏樹,相傳是元代國子監祭酒(校長)許衡所植,已近七百年的歷史,至今繁枝盤錯,挺拔蒼翠。傳說明朝奸相嚴嵩代嘉靖皇帝祭孔時,行至樹下,樹枝揭掉了他的烏紗帽,人們便認為柏樹有知,能夠辨別忠奸,因此稱之為「觸奸柏」或「辨奸柏」。
「硯水湖」乃孔廟中的一口古井,因座落在德勝門至安定門內一帶的水線上,井水常溢到井口,水清淺而甘冽。相傳進京科考的舉子們,在孔廟拜謁孔子後,如飲井中「聖水」,便能文思泉湧,筆下生花。以井水磨墨,便會濃墨噴香,落筆如神,乾隆帝特賜名「硯水湖」。但現在去看,當然是一滴水也沒有啦!
(辨奸柏、硯水湖)
- Jul 09 Fri 2010 23:37
【北京】尋訪趙南星榜單:孔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