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這是小學時常玩的遊戲,先由兩名同學面對面,高舉雙手,十指緊扣,搭起一座弧形城門,預備為抓「鬼」之用。其餘同學則排成一列隊伍,雙手平舉,搭著前面同學的肩,由第一位同學帶領,一邊唸著童謠,一邊從城門下跑過。等到唱到「走進城門」四字時,城門預備放下,但隊伍還是不得不前進,所以站在城門前的「倒楣鬼」,便在眾人「滑、一、跤」的呼聲中,硬著頭皮往前闖去。運氣不好的,當場被城門逮個正著,順理成章接替為城門的扮演者;運氣好的,僥倖闖過了關,便可以幸災樂禍地和其他人一同在旁喊口令:滑、一、跤!不知原本排在他身後的同學是否同他一樣幸運?抑或是被城門抓去,成了下一輪的城門扮演者?整個遊戲在下一輪的城門扮演者出現時,便可以重新來過,城門依舊高高升起,剛卸下城門身分的同學加入了隊伍的末端,和大家一同唸著「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繼續從城門下跑過……。

問題是:台詞中的「城門」和「雞蛋糕」究竟有何關係?作者愛吃雞蛋糕?進城門就進城門,為何還要帶三十六把刀?要「車拚」嗎?白馬在還沒有「車拚」之前,會不會先被「三十六把刀」給壓扁?還有,進城門就進城門,走得好好的,怎麼會摔跤?門口這麼滑嗎?敵人先佈下了滑石粉?

雖然覺得奇怪,但也懶得深究,童謠嘛!順口有押韻就好,合不合邏輯又有什麼關係呢?管他吃不吃雞蛋糕,管他帶了幾百把刀,不過「滑一跤」是一定要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當萬年城門,不滑一跤還真不成。直到昨天我在信箱裡看到一封信,然後發現──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走進城門繞一遭。」

呵!是這樣嗎?我就說嘛!城門和雞蛋糕有什麼關係?沒事帶那麼多刀幹嘛?

儘管發現了自己被欺騙了多年的事實,卻沒有什麼興奮的情緒。理智上,知道了童謠的出處值得開心;但情感上,我還是喜歡以前的雞蛋糕。小女孩和同伴們在下課時的美麗遊戲,他們一遍遍吟誦著: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說真的,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隻寶劍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