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美館看了「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再現」展覽,內涵頗豐富,涵蓋八項主題:一、米開朗基羅的形象;二、米開朗基羅的私生活;三、藝術家的工作室;四、米開朗基羅的建築;五、米開朗基羅的雕刻;六、文藝復興王者之戰:達文西vs.米開朗基羅;七、溼壁畫大師米開朗基羅;八、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以下就他的「雕刻」、「溼壁畫」、「建築」做個記錄:

米開朗基羅(1475-1895)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建築師、雕刻家與詩人。在13歲時,他進入畫家吉爾黛奧的工作室擔任學徒,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又到梅迪奇家族羅倫佐興建的「雕刻庭園」中學習,「半人馬之戰」應該是他最早的雕刻作品,完成時約16歲。畫面中充滿肌肉的張力與身體的扭轉,幾乎沒有留白,成群的戰鬥者似乎要從大理石中翻滾出來。
DSCN4544.jpg

「階梯聖母」的完成只比「半人馬之戰」晚一年,聖母溫柔堅毅守護聖子,其眼神則落在遠處的類似十字架的物品之上,那預示了聖子未來的命運。
DSCN4543.jpg

21歲時離開故鄉佛羅倫斯,前往羅馬,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超過2公尺真人尺寸的雕刻作品「酒神」,這件雕塑看起來很活潑,以葡萄為髮的酒神醉意醺然,一旁的小羊男則利用這個機會偷吃葡萄,仔細看會發現小男孩的肚臍上還留了一截羊尾巴,挺俏皮。
DSCN4513.jpg DSCN4549.jpg

25歲時所製作的「聖殤」讓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聲名大噪。聖母神情莊嚴,流露深沉的悲哀,伸出左手,象徵放下悲傷,接受另一個永恆的存在。
DSCN4515.jpg

26歲之後回到故鄉開始雕刻「大衛」像,為這個城市製作一件最足以彰顯城市精神的作品。五公尺的身體非常巨大,頭與雙手不合正常比例,實則為了仰望所必須。大衛像眼神堅毅望著遠方的敵人,右手握著石頭,,左手抓著「甩石袋」,蓄勢待發。在聖經中,大衛正是以石頭墼中了巨人的頭部而得到勝利。
DSCN4517.jpg DSCN4529.jpg

說完了雕刻,接下來談談溼壁畫。33歲時,米開朗基羅再度來到羅馬,受委託為西斯汀禮拜堂繪製天頂畫,他花費了四年時間,取材自舊約聖經的「創世紀」,作品繪製了343個人物形象,中心部分是創世紀中的九個場景,從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創造亞當」是壁畫中著名之作,亞當下垂的手被動的等著上帝為他「點石成金」;下一秒,亞當有了「靈魂」,成為了人。
DSCN4535.jpg DSCN4561.jpg

大約60歲,米開朗基羅繼續為西斯汀禮拜堂繪製壁畫,此即「最後的審判」。世界末日來臨,基督再度來到人世,對人進行審判。基督舉起的右手讓死者從墳墓中復活,同時神情溫柔的凝視墮入地獄的罪人,左手的微妙手勢讓人注意到他身上的傷口,點出過往所承受的各種折磨。聖母則坐在他身邊,依偎的姿態暗示她對接受審判的人們的無限同情。
DSCN4564.jpg

接下來講建築,71歲時,米開朗基羅受任為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師,他為教堂設計了圓頂,但這個部分是在他88歲去世之後才完成。
DSCN4510.jpg

米開朗基羅無疑是個天才,但他同時也絕對用功、努力,常不眠不休工作,這點令人敬佩。觀其作品,取材的眼光不凡,這點從「大衛像」以及「卡西那戰役」都能得到證明,兩者的切入角度都在大戰前,表現出一觸即發的緊張與震撼,光是取材就把其他人甩離一條街。觀其創作,具有雄心壯志,教廷委託的內容只是星空背景上的十二使徒,他卻創作出343個人物。他的個人特質強烈,面對時人質疑他的作品,總是能提出獨到見解。雖然他的性格是陰鬱了些,但藝術家嘛,也算怪得有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水春 的頭像
    寧水春

    春水居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