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喜歡一個演員,通常因為其演技服人,在其演繹的角色身上,看不見演員現實生活中的樣子,只看見該角色的一顰一笑,一喜一怒。近來,我非常喜歡《瑯琊榜》中的「靖王」蕭景琰,劇中的他孤高正直、不慕權位、有情有義,堪稱完美人格,令人既嚮往又心悅之。成功演繹靖王的是個我從未在螢幕上見過的生面孔──王凱,好奇之餘我上網搜尋其相關報導,驚訝發現王凱的演藝生涯是如此波瀾迭起,簡直可以寫入勵志書籍裡作為例證。
從沒沒無聞到聲名大噪,王凱花了十年。他的起跑點其實很不錯,剛從戲劇學校畢業就與一家知名的傳媒公司簽約,成為旗下一員。但這看似不錯的起跑點並沒有為他帶來好機會,在閒置了一年之後,他毅然與公司解約。之後,迫於生計,他接演了一個「娘娘腔」角色──陳家明,這個角色為他帶來些許知名度,也帶來困擾,從此找他的多是此類型角色。不希望被定型的他把這類邀約全推掉,於是又沉寂了一年。
渴望轉型的他,在畢業約五年後,終於有機會接演一個「硬漢」角色──齊勇。在這部戲中他力求表現,即使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溫中拍戲也不喊苦。這樣的踏實讓製片人侯鴻亮相中了他,願意給他更多機會。就這樣一部戲一部戲的拍,王凱的演技得到更多認可,也讓更多觀眾認識了他。終於,在出道的第十年,憑藉著《偽裝者》和《瑯琊榜》兩部戲大紅,微博的粉絲數在極短時間內從二十萬上升到四百萬(在我寫這篇文時,已經快七百萬了)。
十年浮沉,王凱歷經兩次幾乎無戲可拍的困境,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咬著牙一步步走了過來。在某次的頒獎典禮中,王凱獲得「年度最具人氣電視劇演員獎」,主持人在引言時,描述王凱「十年磨一劍,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浮沉」,我認為這是很貼切的形容,正是這樣的沉潛蓄勢、厚積薄發為他帶來了今日的身價飛漲、名利雙收。
除了入行的這十年是最佳勵志故事,王凱進入演藝學校的轉折也頗能給人啟發。在高中畢業時,王凱想發展自己的演員夢,但父母並不贊成。此時剛好有一個能在新華書店工作的機會,王凱便在父母的要求下去書店上班。工作一陣子之後,他還是不能忘情表演,於是瞞著父母辭了職,隻身北上,後來順利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就讀,也才有觀眾現在認識的演員王凱。
在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認清楚自己興趣及潛力的重要性。正是因為喜歡表演,也相信自己有演戲的天賦,所以甘願放棄在當時被視為「鐵飯碗」的書店工作,也要放手一搏。有興趣及理想的支撐,才能夠在入行後遇到低潮時,不輕言放棄,堅持了下來。王凱曾在頒獎典禮致詞時,感謝自己十年來的未曾放棄,我想他也該感謝辭去書店工作,為了理想而奮鬥的自己;如果當初沒有那樣有勇氣的王凱,也不會有後頭十年未曾放棄的王凱。
有勇氣追逐自我理想,又能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有這樣的人格特質,也難怪會有令人信服的演技,塑造出一個個經典角色。我喜歡王凱,不只因為他有「鹿眼、美手、低音炮」這樣的高顏值,更因為他有「十年磨一劍」的堅韌毅力。他的故事不僅動人,更讓人堅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美好信念,我相信這樣的精神能夠鼓舞人心,就讓王凱和他的「影迷朋友」們帶著這樣的執著,精彩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