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的定義我不能清楚界定,但想來一定與所謂「古典音樂」相差甚多,古典音樂我並非不愛,只是相較之下,更愛流行歌。 

流行歌用啥語言都好!北京話、閩南話、粵語、英語、日語……我照單全收,只可惜英語、日語在理解上確實有層隔閡,所以暫時摒除在外。

愛聽流行歌,或者講愛唱歌這事,從小時候我就模模糊糊地知道了。小學時代我就有抄寫歌詞的習慣,曾用醜陋拙劣的字體抄錄下好幾本歌本。後來長大了些,再回顧那些歌本,發現自己其實寫了不少錯字,或者只憑聽力來紀錄歌詞,其實發生了不少「音同義異」的笑話。只可惜那歌本後來不知所終,不然也是些很特別且有趣的資料。

小時候最早接觸的當然是童謠,再加上三年級時全班都學直笛,五年級時加入樂隊,一人一本樂譜,所以還真學了不少童謠。紫竹調、捉泥鰍、西風的話、捕魚歌、三輪車、小星星、小蜜蜂、甜蜜的家庭、六月茉莉、歡樂聖誕、春神來了、太湖船……都是當時的曲目,到現在大部分都還背得出曲譜,果然小時候的記憶力不容小覷。直到現在,回來家時偶爾還會拿出當年的高音笛、中音笛,還有曲譜,來個童謠大亂吹,張飛打岳飛,真熱鬧得緊!

我接觸台語歌的時間也挺早的,只因我有個超愛唱台語歌的老爸。小時候,爸爸每次從外地工作回來,總是要打開家中的音響,撥放他的台語老歌專輯。家中至今還留有幾塊黑膠唱盤,可見當年老爸熱愛音樂的程度。除了黑膠唱盤,另一堆骨董是一大堆的卡帶,那種卡帶的體積是現在一般錄音帶的三倍大。那時最常聽的卡帶是廖峻和澎澎的歌廳秀,內容當然全忘光了,只記得很好笑,其實那兩人的對話中似乎帶有許多黃色的暗示,只是小時候都聽不懂。

雖然爸爸很愛聽台語歌,但小時候的我卻不大會唱。反而是這幾年,家中添購了家庭卡拉OK設備,為了陪老爸唱歌,於是認真練台語歌,最後歡唱的場合成了我與老爸的天下,長崎蝴蝶姑娘、媽媽歌星、淡水暮色、放浪人生、漂浪之女、水車姑娘、孤女的願望、可憐戀花再會吧、港都夜雨、香港之戀……都是我和老爸的拿手好歌!
 
不唱卡拉OK,跟著車上的卡帶哼哼唱唱,也是我們父女倆的happy time。每次坐火車回家,老爸開著車來接我,我們就沿途跟著卡帶一直唱,半小時下來,唱完一整張的陳雷或龍千玉、文夏、方瑞娥的專輯,也是家常便飯。
 
再來就是國語流行歌曲了,大約在我小三時,哥哥開始迷流行歌,如果沒記錯的話,當時一塊卡帶好像是一百五十元,對小朋友而言其實是很貴的東西。我哥到底哪來的錢買呢?我還真想不起來,因為當時我老媽給我一天的零用錢是五元(不含早餐),再怎麼存也很難買下一張唱片啊!可是老哥就是一張接一張買,等到他大學時再統計,他擁有超過一百張的唱片,等於他花了好幾萬元在唱片上。
 
唱片都是哥哥在買,我一張也沒買過,不過倒知道要跟著聽。在上小學前,我最愛的歌手叫李碧華,這個女孩是溫柔婉約型的。小學時期,我的最愛變成伊能靜小姐,當時把她的悲傷茱麗葉、落入凡間的精靈、緊緊擁抱我、安妮與王子四塊專輯的歌唱得滾瓜爛熟。當時的專輯一張通常收十首歌,我等於背熟了四十首歌,更妙的是,那些歌我到現在還會唱!不過伊能小姐嫁作人婦之後的最新力作〈念奴嬌〉在網路上惡評連連,我前陣子也想寫篇文章來罵罵,但實在太懶還是作罷。
 
除了伊能小姐,我的最愛還有王傑,這也是老哥的最愛。當時王傑可真是紅透半邊天,「昨日的浪子、今日的英雄、明日的傳奇」口號喊得震天響,一件T恤加一件洗得泛白的破牛仔褲,真不知風靡了多少「粉絲」。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你是我胸口永遠的痛、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上帝也哭泣、孤星、向太陽怒吼……到現在還是我耳熟能詳的歌曲。而那滄桑浪子的形象,讓年少的我印象深刻,直到長大後才發現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原來成長大抵總要付出點代價的。
 
年少的我,單純而專注地喜歡過許多人,那種感情說來珍貴卻過於夢幻,隨著年紀越來越長,偶像一個個幻滅,我才知道世上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這種歷程不免有些遺憾,但這才是人生,有了這些過程才是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人,也才襯托出專致純一的可貴。或許伊能小姐和王先生曾讓我感到失望,但幸好我曾經失望。
 
國中時算是我迷戀華語流行歌曲的最高峰,當時有兩個節目發揮了推波助瀾之效。一是中廣流行網羅小雲的知音時間,另一是華視胡瓜的金曲龍虎榜。還記得是哥哥吧!每每在羅小雲開始播放本週名次時,拿起筆記錄下當週結果,並且趁機將前幾名的歌曲全錄下來。其實當時華語歌壇已呈現百家爭鳴之態,不只國內歌手競爭,連香港歌手也大舉進攻,真是熱鬧滾滾。我當時很愛聽廣播,也常把哥哥錄好的卡帶一聽再聽,直到唱熟為止。
 
高中、大學時期,我反而很少接觸流行樂了,認真說來,我迷流行樂的程度其實沒有老爸、老哥深,所以當他們不在我身邊時,我自然減少了接觸。再加上新人輩出,速度快到讓人眼花撩亂,但實力卻沒有老歌手好,我實在不大感興趣。而老人呢?大約是市場自然淘汰機制,好多都少有音訊甚至自然消失了,想找也找不著。
 
出社會後,一人在外租屋獨居,下班後有時無聊,我便又開始重拾聽(唱)流行歌的興趣,反正就一個人,只要別弄到鄰居來敲門抗議就好了。拜網路之賜,我開始下載許多流行歌曲(咦?好像違法喲!),有老歌,也有新歌,唱歌中的我很是陶醉,經常唱到欲罷不能,更甚者拿錄音機或錄音筆把自己的歌聲錄下來,呵!有點自戀呢!
 
大約前年年底,我迷上香港的藝人唐寧,連帶觀賞了許多TVB的戲劇,於是我愛上了粵語歌,還刻意學了好幾首。粵語的發音聽來和北京話、閩南語都有點像,卻又不完全相同,剛練唱時覺得好難,練熟了之後一首通百首通,後來的歌曲越練越快,總之,掌握了某些常見的關鍵詞,練起粵語歌來真是快多了。
 
由於念的是中文系,我確實對中國風或與武俠相關的歌曲較為偏愛。說到與戲劇或武俠相關的,粵語中的上海灘、兩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千山我獨行、小李飛刀……都是我的愛歌。若說中國風,羅文的塵緣、費玉清的蘆花舟、相思比夢長、周杰倫的菊花台、東風破、千里之外、信樂團的北京一夜、離歌、游鴻明詩人的眼淚……我每首都喜歡。說來我還是偏愛詞曲皆優美的歌曲,太無意義或念口白的rap,實在不是我的菜呀!
 
這兩年來,我的台語、國語、粵語歌,越聽越多、越練越熟。如果一定要選,我的最愛應該是「粵語歌」。粵語歌及台語歌唱起來比國語歌搖曳生姿,這是一定的。理由呢?國語歌只有四聲,而台語歌有七聲八調,粵語歌呢?我沒有研究,但似乎和台語差不多。總之粵語歌和台語歌的抑揚頓挫、聲調變化都比國語歌來得多,所以國語歌唱來較平板,而台語、粵語唱起來較跌宕多彩應是一定的。
 
為啥不選台語歌?沒辦法,只因我覺得粵語歌歌詞的變化性又比台語歌來得高。大部分的台語歌,歌詞都寫得較「俗」,典雅者少見,意境實在不高,兼之歌詞經常重複,唱久了還真有點厭倦;相較之下,粵語歌的歌詞較有變化,視野較寬,內容也較為豐富可感,唱起來硬是比台語、國語歌有味道。只可惜我對這三種語言的掌握度,以國語最高,台語次之,粵語殿後,所以唱起台語歌來,已經少了那麼一點台味。唱起粵語歌,那可就少了極多極多的粵臭了。
 
胡吹亂蓋了半天,終於要結束這篇文了。上述流行歌曲的部分,是我憑記憶所寫,也許記錯了許多也說不定。而國、台、粵語歌比較的部分,是我的主觀意見,我沒有修習過相關課程,如果分析錯誤也很正常。其實我就是一個愛聽愛唱流行歌的女孩罷了,記錯、分析錯也不要緊,只要我唱(聽)得高興就好了。流行歌在我的生命中,還真的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哪天被剝奪掉了,雖然不致命,但也是極大的憾事一樁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寧水春 的頭像
    寧水春

    春水居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