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一字多音審訂表」,簡直快被搞瘋,例如:
法(髮)國、亞(訝)洲、俄(鵝)羅斯、
呀(蝦)然驚恐、蛤(隔)蜊(離)、流露(路)、露(陋)出馬腳……。
突發奇想,何不來個「一字一音運動」?反正:
「撮(磋)一撮(左)」已改成「撮(錯)一撮(錯)」
伐木不再「丁丁」(徵徵),而是丁丁(叮叮),
求劍不再「刻」(苛)舟,而是「刻」(課)舟,
以上三例真是「德政」啊!試想,將讀音通通統一豈不方便?反正語言是「約定俗成」,不再有「破音字」,大家都念一樣的,就不會有人念錯了。
試想統一之後會有如下的情形:
爸爸對正在喝(呵)茶的我當頭棒喝(呵)。
衣服的裂縫(逢)已被縫(逢)合。
拿著掃(嫂)帚掃(嫂)地。
頂多是少了語文遊戲的樂趣:
朝朝朝朝朝朝汐(朝朝潮朝潮朝汐),長長長長長長消(長長漲長漲長消)。
將這異想告訴同事,大家在一陣「驚嚇」過後,紛表贊同:
不錯喔!
這樣省事多了,不用再背到一個頭兩個大。
等你當教育部長,就可以推行了。
對啊!為什麼古人當初在發音時,沒有想到這一點呢?
看來大家「有志一同」呢!好吧!等我當上教育部長,就來推行好了。
不過,還有幾個問題待解決:
一、 我不可能當上教育部長。
二、 敝人才疏學淺,不敢冒「大不韙」亂說話。
三、 我怕被「專家」批評。
四、 我不想害我的大學老師們被點名指責,為什麼沒把學生教好?
所以,還是繼續搖頭晃腦,好好把「仔仔(紫紫)穿著牛仔(紫)褲,到夜市吃蚵(鵝)仔(紫)麵線。」背熟,較為實際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