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再來流水帳一番。

早自修,還是上卓越班的課,私心裡覺得這個班的名稱真好聽:卓越!以後成就如何呢?沒人知道。離目前最近的成就是一月中的段考,再不就是兩年後的基測,至於他們人生的成就?那實在沒有人敢拍著胸脯保證了。考試成績的好壞只是「卓越」的一小部分,那些比成績更重要的呢?算了,能號稱「卓越」總是好事,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古人的心得說得一點不錯。

今日原本有三節課,但因調課之故,只剩下七、八節自己班的課。儘管有許多雜事忙著,仍覺得心煩,一整天就等著上那最後兩節課真的讓人有些不耐煩。我的修養,還是不行,總是為了些小事無法平心靜氣。也罷,這紅塵道場就是磨鍊人來著,我還是多打滾吧!

最後兩節課,上的是陳幸蕙的〈生命中的碎珠〉,還有語文常識(上):應用文──題辭、柬帖。碎珠一篇,我個人還蠻喜歡,也沒有什麼深奧理論,講的無非是珍惜時間,但它是學習寫論說文很好的範文之一。這篇的內容和過去部編本劉真先生的〈論讀書〉有重疊之處,陶彭澤的〈雜詩〉和歐陽文忠公的「三上」說,於兩文俱見,但也僅只於此,其餘部分就大不相同了。

題辭的部分真是瑣碎,分慶賀、哀輓、應酬三類,每一類又細分許多小類,我個人在「精神好」的時候,看得是津津有味,很愛去研究它背後的典故;但精神不好時,簡直味如嚼蠟,完全分不出每個題辭的差異。就不知學生的感受如何了,想必比我的情況更「糟」一點吧!柬帖的話可能好一些,反正就是書信,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得到,誰家中不曾收到喜帖呢?不過內容方面,我個人就覺得無趣多了,學生呢?對他們而言,都是考試要考的東西,大概「有趣」不起來吧!

教書教久了,好像越來越不知所謂,連帶寫起文章來,越看越像在「囈語」,這當然不能推到「教書」身上,只是個人的不知長進罷了。在社會(教育界)大染缸混久了,果然也隨波逐流了,不過原本就沒啥理想的我,不管在哪,定是和光同塵,老是自我安慰「大隱隱於市」,也不怎麼像話。今天回家時和老爸聊天,談到人性,我一口咬定:人性本惡,還被老爸罵說「當老師的人怎麼會主張人性本惡」?唉呀!這人性本「惡」的「惡」並不是「壞」,而是「人生來就有欲望」,佛家的「八苦」中有「求不得苦」,應該可以與之印證。以前在外面看熱鬧的我,自然主張「人性本善」,現在在裡頭看門道的我,偏要主張「人性本惡」,連「惡勢力游說團」的團長孟大人都不能奈我何,老爸我看你就省點力氣吧!我給您砌壺茶,順便打開電視,你就配合一下,喝喝茶,看康康與郁芳「說笑」,營造一下親子和樂的氣氛如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