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西路主要包括養心殿和西六宮,西六宮內側為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外側為太極殿、長春宮、咸福宮。

「養心殿」位於西路的南方,是雍正為康熙守孝之處,守孝期滿後雍正沒有回乾清宮,而是以此處為寢宮及處理政務之用。後來慈禧太后即在養心殿的「東暖閣」垂簾聽政。

養心殿西側有「三希堂」,是乾隆皇帝讀書之處,原名溫室,因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而更名,1924年遜帝溥儀出宮時企圖攜出《快雪時晴帖》,被查扣。現該帖藏於台北故宮。《中秋帖》、《伯遠帖》被太妃攜出,1951年北京故宮贖回。

養心殿後殿有「體順堂」,是皇后住處。院內擺放巨大水晶石,寓有光明磊落、純潔無瑕之意。

(體順堂前的水晶石)
DSCN4202.JPG
「軍機處」位在養心殿南方不遠處的隆宗門內,成立於雍正七年,其成立的直接原因是準噶爾部族叛亂,朝廷對之用兵,軍報頻繁且事關機密,當時內閣學士辦事的地點是文華殿及武英殿,位於太和門外,距內廷太遠,皇帝宣召不便,於是成立了軍機處。戰爭平定之後,軍機處未被撤除,所處理者不再只是軍機大事,亦包含皇帝的各種事務,於是逐漸取代內閣的地位。此機構的成立不僅鞏固皇權(削減八旗王公權力),又提高行政效率,一直存在到清末。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婉容曾住在「翊坤宮」,她愛玩鞦韆,樑柱上方還保留著用來拴鞦韆的鐵環。此宮的「影壁」(又稱照壁、蕭牆,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來遮擋視線的牆壁,有避邪的功用,置於大門內的稱「內影壁」,大門外的稱「外影壁」。)門上「明」、「盛」二字寫得特別,「明」字多了一橫,「盛」字少了一點,據說是為了追求對等平衡之美。

(用來拴鞦韆的鐵環)
DSCN4190.JPG

(影壁上的「明」、「盛」二字)
DSCN4188.JPG
「儲秀宮」是慈禧剛入宮為蘭貴人時的居住之所,升為懿嬪後的她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掌權後的她在五十歲生日時移回此宮居住,並重修宮殿,於是此宮成為西六宮中最考究的一處,現在裡頭仍留有當時大臣為祝賀慈禧生日而送的禮物。

「長春宮」曾為慈禧住處,也曾為乾隆的皇后孝賢皇后住處。乾隆和她感情甚篤,當她過世之後,下令長春宮不再住任何人,一切按皇后生前居住的樣子擺設,並把她的衣冠供放在裡面,以示對她的懷念。

(長春宮)
DSCN4192.JPG
「太極殿」為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出生之地,嘉靖即位之後,想追封從未當過一天皇帝的生父為帝(即明睿宗),遭到群臣反對,最後這些反對的臣子被施以廷杖,當場十多人斃命。

在維基上找了明睿宗的資料,貼於下:

明睿宗朱祐杬(1476年-1519年),為明世宗生父,明孝宗異母弟、明武宗的叔父。他是明憲宗第四子、母親是邵宸妃、妻為蔣氏。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受封興王,弘治七年(1494年),到封地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七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賜諡號「獻」。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因武宗無子嗣,所以由內閣首輔楊廷和根據「皇明祖訓」尋找皇位繼承人,上推明孝宗,孝宗次子(朱厚煒)早死,再上推至明憲宗,憲宗長子、次子(朱祐極)、三子(明孝宗)皆過世,四子興王朱祐杬已死,但有二子,長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終弟及」的原則立次子朱厚熜為嗣,即明世宗。

朱厚熜即帝位後,因想追封親生父母的尊號,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最終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