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民情風俗、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變化逐漸形成的。人們年年過節,卻不一定能說出節日的由來與相關習俗;正因如此,我在這次愛詩網「歲時與風土」的徵文主題中選擇了「歲時節慶類」,並聚焦於冬至、臘日、送神日、除夕、春節、元宵節這六個時間相近的節慶,探討其特定的風俗及相關的文化意義,相信這會是一趟收穫滿滿的發現之旅。

大部分人都愛過節,節日通常代表著好吃、好玩、好聽、好看,加上不用上班、上學,實在是個值得慶賀的好日子。小時候的我尤其喜歡過冬至,雖然沒假放,但可以自己做湯圓,看著一顆顆自己親手捏出來渾圓飽滿或紅或白的糯米團,起鍋後在熱騰騰的甜湯裡載浮載沉,吃到嘴裡則是香甜Q彈,那種滿足感實在難以言說。這種「自己動手做」的樂趣仍令長大後的我回味無窮,而我在這次的「愛詩網」詩作中也發現了相關的作品:

粉丸風味話枌鄉,佳節初逢復一陽。婦卜宜男兒肖物,燈前手續大家忙。(其二)
                           ──鄭家珍〈冬至搓丸詩〉

鄭家珍(1866~1928),字伯璵,號雪汀,新竹縣人,原籍南安。光緒二十年(1894)由廩生中舉人。乙未割台,挈眷內渡,設館教學。家珍之學,於天文、地理、曆法、算術、星相、卜筮,無不窮探奧妙。尤以算術著名於當時,光緒三十四年(1908)保送專科,取錄全省算術第一名。大正八年(1919)返臺,寓居新竹,有《雪蕉山館詩草》之稿。卒後其門人斥資委由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為之排印行世,名曰《雪蕉山館詩集》。

首句的「粉丸」就是指「湯圓」,粉丸一詞點出了湯圓的材料(糯米粉)及形狀(丸狀)。「枌鄉」指「故鄉」,漢高祖為枌榆人,在登帝位前,曾禱於新豐縣枌榆社,故後人以「枌榆」借代故鄉。湯圓是團圓的好兆頭,所以吃湯圓的同時也談論起與故鄉相關的風俗事物。第二句的「復一陽」即指「冬至」,在陰陽五行理論中,日照多而白晝長是為「陽」,而冬至正是陰消陽長之時,冬至之後陽氣漸漸回升,有「一陽生」之象,因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可見人們認為:冬至是節氣循環的開始,冬至過後,陽氣回升,是個吉日,值得慶賀。

在此順便談談「冬至」的出處,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所謂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所獨創的。中國古代是個農業社會,先民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中,逐步認識天氣的變化及季節更替的規律,於是據此訂定曆法,以便有序地安排一年的生活作息。

在此基礎下,先民創設了二十四節氣,做為農事及日常活動的重要依據。每十五天為一個節氣,每個季節有六個節氣。節氣的命名,均含有氣候特點或農作物生長的意義,為了便於記憶,還將每節氣各取一個字編成了下列的口訣:「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這二十四個節氣依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通常在國曆12月21或22日左右,「至」是到達極點的意思,當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回頭來說詩。第三句「婦卜宜男兒肖物」,「卜」即占卜,「宜男」,希望生到兒子,「肖物」,成材。意謂婦女希望在煮湯圓時,可以占卜出胎兒的性別,也祈求小孩未來成材。根據作者鄭家珍考證,在冬至日當天家家戶戶搓丸祭祀,若家有孕婦可親自搓拈一顆湯丸,並將它投入灶火中,相傳若是湯丸脹而不破,則生男孩;若是脹而破裂,則生女孩。

末句「燈前手續大家忙」,幾近白話,總結全詩並呼應首句,讓人回憶起全家人圍坐於燈下,忙著搓圓仔,也忙著天南地北閒聊,那既忙碌又溫馨愉悅的情景。

01.jpg
(網路圖片:冬至吃湯圓)

在現在的工商業社會,節氣不再支配人們的生活,冬至的重要性也日趨淡化,僅餘吃湯圓的習俗。其實古人相當重視冬至,將之稱為「亞歲」、「冬節」,又說「冬至大如年」,是僅次於過年的重要節日。這一天要和家人團聚,置辦佳餚,祭祀祖先,慶賀往來,朝野上下放假一天,皇帝則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周朝到漢初的曆法都是以冬至所在的月份為正月,也就是說以冬至為一年之首,也因此小時候大人常常跟我們說吃了湯圓就代表多一歲。

在吃湯圓之外,古人在冬至還有「數九」及「畫九」的習俗。冬至過後,雖說陽氣生,但北半球積聚冷空氣已久,不可能一下子變得溫暖,反而是越來越冷,進入了「小寒」、「大寒」。古人將這個階段稱為「進九」,從冬至這天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即81天),天氣才回暖。數九的第一天是「入九」,最後一天則稱為「出九」,這八十一天氣候的變化不同,所以民間編有「九九歌」,指引每個「九」氣候的差異及該做的事。各地的「九九歌」版本不同,在此引述其中一首: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
  七九冰河開;八九燕子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所謂「畫九」,就是用有趣的圖案或文字來記錄「九九」的進程和天氣變化。比如說「九九消寒圖」,圖上有八十一朵素梅,把畫掛在牆上,每天用紅筆塗一片花瓣,塗完便是冬盡春來。也有文字的消寒圖,圖上寫有九個字,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都是九畫,九個字合起來共八十一畫,每天描一畫,九個字描完時,春天就到了。我曾在古裝戲中看到男主角的書房上掛有此圖,頓覺此劇加分不少啊!

02.jpg 03.jpg

(網路圖片:九九消寒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