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詩網的比賽已經舉辦七屆(100 ~ 106年)(其實是辦了八屆,但第一屆和後面七屆的比賽辦法差異極大,可略過),我只有兩屆未參賽,分別是第一及第三屆。第一屆時是因為不知道比賽資訊,第三屆是為了準備「閩南語認證考試」,加上對「飲食」的主題沒啥興趣,也就不寫文了。

五次的參賽,第一次(海洋與山川)時完全沒有概念,於是選了七首較有興趣的詩,撰寫相關文章,就算是完成了作品。最後得到佳作,也算是對我初次參賽的鼓勵。

第二次的參賽(戰爭與災異)得到貳獎,頗意外,因為我實際上只撰寫了五篇作品(按理說得寫滿六首較有機會)。但會不會得獎,除了作品內容,和當屆的參賽水平也相關。或許因為該屆的主題是「戰爭與災異」,導致較少人參賽;也或許該屆參賽作品水準參差不齊,綜合比較之下便是我出線。

第三次參賽(歲時與風土)得到佳作,於我而言,這算是滑鐵爐,也算是個提醒,告訴我若想得到更好的名次,只拿出這樣的作品是不足的。

第四次參賽(遊覽與感懷),寫完後我便評估自己是「坐二望一」,若當屆沒有更強的作品,很可能我就能奪魁。後來果然如我預期,拿到了最高榮譽。

第五次參賽(主題自選),因為有了前幾次的經驗,我已經知道該寫到何種程度才能拿到前三名。於是以該呈現的水平去努力,也不意外地得到了第二名。其實,這屆的首獎作品極強,毫不意外打敗了我。若拿到上一屆來看,應該同樣能擊敗我。所以能拿到什麼樣的名次,也還是帶點運氣成分。

歷史回顧完畢,該來說說我今年的作品了。美玲老師給我的評語頗貼切,貼上來讓大家瞧瞧:

「春水居」(「讀古詩,遊臺南」)、「河童」(「蘭陽紀行」),都以區域為主題,兩者各自開展出六個子題,文字明白流暢,圖文對照,活潑輕快。尤其結合親自踏查的經驗,現身說法,引人入勝,讓讀者自然走進他們的文字世界。其中「春水居」,可說是簡單版的「台南文學行旅」,每一子題還搭配相關詩作,敘述結構完整,如果再予以擴大經營,就是另外一本府城文學踏查地圖(如《穿越五條港》、《漫遊神仙府》、《南方有佳餚》)。

評審老師沒有說錯,我這次的參賽作品靈感的確一部分來自「府城文學踏查地圖」,而另一部分,主要來自王浩一的《在廟口說書》,若無這些資料,我很難完成這次作品。

為了讓內容更豐富,不流於紙上談兵,在寫作之餘,我親自走訪了文中景點(四草、五條港、臺灣府城、延平郡王祠、五妃廟、大天后宮)。其中,寫臺灣府城及鄭成功的兩篇,讓我最有收穫。寫鄭成功,讓我了解許多那時候的建築,走向都是座東朝西,這都是為了緬懷大明故國,也期待能反清復明。寫臺灣府城,讓我在舊城區走了一遭,了解過往歷史,也順便遊覽臺南神學院,認識黑冠麻鷺,認識巴克禮,也認識《一把青》的拍攝地。

寫另外四篇,當然也有收穫。只是那四篇寫的都是定點,不若寫鄭成功與臺灣府城兩篇,需得到處「拋拋走」,收穫自然更多一些。

寫文本身是辛苦的,但也給予人極大的愉悅,尤其在閱讀資料,相互參照的過程中,常有令人驚喜的發現。我在這五次愛詩網參賽過程中,於此有深刻體會,也因此一寫再寫,欲罷不能。(當然,獎金也是誘因,沒有獎金的鼓勵,就沒了動力啦XD

最後,仍得說會不會得獎除了實力,也有運氣。這七屆比賽以來,得過首獎的七人,有四人一再參賽,另外三人則否。若大家年年都有意願參與,相信作品水準會更高,但要得獎,難度當然也就更高啦。只能說,別那麼在意得不得獎,於參賽中有收穫,得到成長,這才是第一要緊事,得獎,不過增加些樂趣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