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本系列中第二次邊聽邊睡,幸好事後有熱心網友的筆記提供,真的感謝。

作家說:
「黃石輝好厲害!觀念根本超前時代!」
真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我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想的。在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讀到這些文章時,其實並不能理解他們到底要主張什麼。我「不能理解」的程度大到,我甚至不知道「是我不理解」,而以為「是他們寫得差、觀念幼稚」。
這也是我在談日治時期文學時,最在意的一點。我們很容易拿我們此刻的觀點,我們此刻的品味和美學,去衡量一百年前的文章。但這本質上,就是拿游泳選手的規則去衡量拳擊比賽。如果沒有仔細分辨,很可能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自己的偏見,而不是他們真正的樣子。
因此,我特意放慢速度,花了兩天各講一場論戰,試著用各種比喻和引導,希望能稍微重建大家對一百年的文壇的想像。然後,才準備進入作品的選讀。感謝大家這兩天也沒有被嚇跑
XD
接下來是「台灣新文學」第一個世代的作家們。看他們如何用三種不同語言資源,混搭出現在再難重現的風格;也看他們如何面對殖民者同時帶來的文明與剝削,在文學裡銘刻台灣人的夢與傷。

台灣文學九日談丨文明開化的夢與傷:「漢文新文學」的小說選讀

當我們看台灣新文學應該要有的心態:

1.不要用現在的眼光看,要想那是將近100年前發生的事
比如小說中出現汔車,在今日很尋常,在當時可不尋常
「啊!時代進步與人們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起並論的啊!」—1928年,賴和,〈無聊的回憶〉

2.殖民(透過戰爭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掠奪)現代性→日本引進新的建設,目的是為了經濟上的獲利

3.新舊融合、交替的年代→並非只有台灣人被日本人欺負的情節
現代人會覺得「現實主義」有容易理解,不理當時人為何要一直強調。其實,該思想在當代極為嶄新難得,也代表在那之前並不流行,所以當時作家才會一直提倡。

蔡秋桐〈奪錦標〉:諷刺日人的建設都是為了自己的業績、升官,那些新時代的建設無法改善台灣人的處境

朱點人〈秋信〉:台灣博覽會,殖民現代性,一個「清代」人去看日人的現代性
此小說我們看得順,是因為朱點人是「中國白話文」本位。他在國民政府來台後理應很吃香,但二二八之後他就不再創作,加入台灣共產黨,最後被槍決。
1945年之後,台灣在地的創作者都不再創作了,過去的文學基礎直接打掉了。

▲朱點人:失去機會的天才—朱宥勳《台灣文青基本教材》

https://chuck158207.medium.com/%E5%8F%B0%E7%81%A3%E6%96%87%E9%9D%92%E5%9F%BA%E6%9C%AC%E6%95%99%E6%9D%90-%E6%9C%B1%E9%BB%9E%E4%BA%BA-%E5%A4%B1%E5%8E%BB%E6%A9%9F%E6%9C%83%E7%9A%84%E5%A4%A9%E6%89%8D-15750c074a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