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中田地最常種的就是蘆筍,老爸出門工作不在家,負責挖蘆筍的就是老媽,而負責拔田中雜草的就是春哥、小春、春弟三兄妹。拔雜草這事不用天天進行,只要定期處理即可,所以我們通常在假日進行。有一年假期,春哥率領著小春、春弟到田中拔草,花了一、兩天時間,拔完數排之後,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雨,一下就是數天。下雨天當然不適合下田工作,我們也樂得輕鬆。待雨停後,到田中一瞧,乖乖不得了!由於雨水的充分滋潤,雜草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冒出,「遍地開花」、「頭角崢嶸」!之前沒拔到的地方雜草自然大得驚人,就連拔過的地方也處處是「小雜草」,「欣欣向榮」。雖然光看就腳軟,但能怎麼辦呢?還是只能「拔」吧!拔久了自然會拔完的。於是兄妹三人又開始勤奮拔草,在拔了一、兩天時間,解決完數排之後,雨,又落下來了……。

「拔草──下雨──拔草──下雨──拔草……」的惡性循環重複了好幾次,直到後來終於不再下雨,兄妹三人才把整塊田的草給拔乾淨,然後,可以休息一陣子,直到下次的拔草期。拜那莫名其妙的惡性循環所賜,小春的童年記憶裡,有一年,從春假到暑假的全部假期,都在拔草中度過……那陣子的生活重心,就是六個字:「等雨停,去拔草。」

講到蘆筍,不能不提提它的貢獻。蘆筍似乎是經濟價值很高的作物,小小一簍,就能賣出不錯的價錢。母親通常在天未亮時,摸黑到田中,開始以鏟子挖蘆筍。母親的手巧,速度也快,這一秒鏟子掘下,下一秒一截白白胖胖的肥蘆筍就跟著出土。一直挖到早上七、八點,收工回家,將蘆筍略為洗淨,並裁切整齊,然後騎著腳踏車,將蘆筍送到街上的農會,交給負責人之後,就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這時,也不過早上十點多而已。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的作物,不用年年種植,幼株長成之後,通常可供一挖數年,然後,等成株年華老去,就可以整理田地,重新種植。我家的田地大約種了十多年的蘆筍,家中的「三小」,說是蘆筍養大的也不為過。就連「出生論」的版本,我家也和別人不同。一般家庭在小朋友提出「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上的」這個問題時,通常是這樣的答案:「你是我在垃圾桶(路邊)撿到的。」我家的版本則是:「你是在蘆筍田裡被撿到的。」因為對這個答案深信不疑,所以小時候的我對蘆筍田很有好感,總覺得很親切。

蘆筍在種植多年之後,因為農會蘆筍外銷的業務停擺,不再收購村裡的蘆筍,家中只得順勢改種其他作物,不再栽種蘆筍。而我,這個蘆筍養大的小孩,再也回不去那段拔蘆筍田雜草的日子,再加上我始終沒有學得母親一手挖蘆筍的好技術,想來,不禁有點惆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