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了鄭成功,該來說說南明覆滅時那悲烈的一段。

朱術桂(1617-1683),明太祖朱元璋的八世孫。唐王隆武帝為帝時,封他為寧靖王。桂王永曆帝時,封任為鄭成功的「監軍」,駐地福建閩南,是法定的「永曆帝正式代理監察官」,也是鄭成功用來凝聚「反清力量」的明朝王室代表。

永曆十六年(1662),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永曆帝既死,在臺灣的鄭經要如何延續永曆年號?其法統的正當性為何?於是,鄭經誠摯邀請寧靖王朱術桂來臺,並在承天府署(今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供其居住。寧靖王以「監軍」身分來臺,即是朱家王室大明香火在臺灣延續的象徵。

永曆三十七年(1683),13歲的鄭克塽決定向清廷投降。一直住在西定坊的寧靖王朱術桂,得知這消息之後,決意殉國。他要五位妃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自行決定出路,改嫁或出家都可以,但五位妃妾都表示:「王生俱生,王死俱死。」於是五妃戴冠插笄,一身皇室之服,自縊於後堂。

寧靖王將五妃靈柩安葬於城南的魁斗山北側,因亡國在即,只草草挖了個墓穴,覆上黃土,無需墓碑,也不栽種樹木。這種「不封不樹」是西周時期墓葬的特色,可以避免被盜墓者盯上。

之後,寧靖王與眾人辭別,亦上吊而死,死前題有絕命詞「艱辛避海外,總為幾根髮。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表明自己能全髮而終,對列祖列宗已然無愧。「總為幾根髮」一句,以「髮」借指「國家」,保存頭髮不剃的背後,代表對明朝與漢文化的認同。

朱術桂生前在萬年州竹滬莊(今高雄市湖內區、路竹區)一帶招民開墾,殉國前燒掉田契,把土地送給當地的佃農,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他死後,鄉民將其安葬於竹滬莊的墾地,和元妃羅氏合葬。墓地未做特別標示,並築偽墓約一百座,以混淆清軍的搜尋。後來該墓於日治時代被發現,發現當時就已經是空棺了。之後經過數次重修,由政府將其陵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以供後人憑弔。此外,因感念寧靖王之氣節與恩德,當地居民也為他立廟祭祀,此即「華山殿」的由來。

回頭說說五妃墓。原來只是一座不封不樹的墓塋,在乾隆十一年(1746)時,巡臺滿籍御史六十七(好特別的名字!)及漢籍御史范咸巡經墓地,看到四周相當荒涼,於是命海防同知方邦基修墳,立墓碑曰「寧靖王從死五妃墓」,並在墓前建廟祭祀,形成「前廟後墓」的特殊景觀。在光緒年間,多稱「五妃娘廟」,之後改稱「五妃廟」。

修墓建廟之時,六十七與范咸都有寫詩紀念,並刻在石碑上,即「五妃墓道」碑。此碑本立於墓前,日治時期移立大南門碑林。六十七所寫是一首一百多字的長詩〈弔五妃墓〉,范咸所寫則是十二首絕句,讓我們看看第一首:

弔五妃墓/范咸
明亡已歷四十載,死節猶然為故明。荒塚有人頻下馬,真令千古氣如生。

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已算是滅亡,但40年後,1683年清廷攻破明鄭之際,寧靖王朱術桂與五妃仍選擇殉國死節,這樣的浩然正氣令其千古長生,難怪五妃墓雖湮沒於荒煙蔓草之中,仍時有鄉人前往祭拜。

五妃從死殉國令人震撼,後人為詩緬懷者不少,其數量之多,為臺灣詠史諸題之冠。比如光緒年間的府城進士施士洁(1853-1922)即有〈五妃墓〉之作。

五妃墓/施士洁
城南遺塚傍芳祠,弔古淒涼范九池。魚貫宮中留玉帶,鳳陽海外失金枝。
千秋氣壓桃花廟,一代光爭桂子碑。五百田橫孤島在,不教巾幗愧鬚眉。

首聯點出五妃廟的地理位置,在府城之南,以及墓廟合一的特色。再記錄乾隆年間御史范九池(范咸)立廟並寫詩悼念的歷史往事。頷聯描述五妃及寧靖王自縊之事。「玉帶」是女子身上飾玉腰帶,「魚貫」表示五人依序殉死。「鳳陽」指朝陽,即指寧靖王,「金枝」是帝王子孫的貴稱,表示寧靖王一死,明朝徹底斷絕。

頸聯以再嫁的息夫人與殉死的五妃相比,推崇五妃節高。「桃花廟」即息夫人廟,息夫人是春秋時代陳國人,媯姓,因姿色美艷被稱為「桃花夫人」,初嫁息侯,後嫁楚文王。桂子即「桂子山」,又稱為「魁斗山」,即五妃墓所在地,因為「魁」和朱術「桂」音近,所以後人改稱此山為桂子山。「桂子碑」即范咸所設立的「明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

尾聯「五百田橫」典出《史記.田儋列傳》。田橫,秦末狄縣人,本齊王田氏族,在韓信破齊後自立為齊王。高祖登基後,田橫率領從屬五百人逃至海島,高祖派人招降,田橫不願北面臣事之,遂自殺,餘五百人聞橫死,亦皆自殺。此「五百田橫」是指隨著鄭成功來臺的大臣及將士,而五妃對國家的忠誠,不輸男子,其殉節義行,如同田橫島上五百人殉主一樣,值得後人敬佩。

詩人以再嫁的息夫人為反例,和五妃對比,也有拿為國盡忠的王昭君為正例,強調五妃氣節者,比如光緒年間的府城舉人王藍石(1854-1918)所作:

五妃墓/王藍石
昭君節烈勝昏昏,塚草長青掃淡痕。二百年來名不朽,山靈時覺護香魂。

唐代杜甫〈詠懷古蹟〉詩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王昭君為國和親,遠嫁塞外,死後留下綠草長青的孤塚,令人無限追念。昭君出塞與五妃殉死事蹟雖然不同,但為國犧牲、紅顏薄命、深具氣節、埋骨異域的遭遇倒有相似之處。

「昭君節烈勝昏昏」點出五妃貞烈節義恰似昭君,也有諷刺降清官員的昏昧之意。「塚草長青掃淡痕」以茂盛的墓草為孤墳之點綴,也象徵五妃精神長存人間。五妃事蹟令人感佩,故二百年來聲名不墜,相信桂子山神也一直守護著這五位紅顏薄命的女子吧!

本詩其實是一首和詩,原唱詩是日治時期民政局長水野遵(1850-1900)所作,詩題為〈臺南弔五妃墓〉,詩云:「小尖嶺外欲黃昏,桃李花飛春有痕。邈矣安平當日事,青山如夢護香魂。」當時與之相熟者皆有詩應和,王藍石也在唱和之列,故寫下這首「次韻詩」(和原詩使用相同韻腳,且前後次序相同),以青塚入詩,將王昭君遭遇比擬五妃,歌頌其德,也憑弔其節烈志行。

南明覆滅時那悲烈的一段就寫到此吧!每逢改朝換代之際,總有人面對艱難的選擇,活著當然好,但有時活著要比死了艱難,又或者總有些理念是必須堅持的;無論最後抉擇為何,那種心理上的天人交戰,著實萬分煎熬。

寫本文時,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那是2011年的事了,當時華山殿的寧靖王指示想回故地一遊,於是在大天后宮(即當年的寧靖王府邸)和華山殿廟方人員協調之後,促成了這場宗教界的盛會。睽違了328年(1683-2011)之後,寧靖王重回臺南。這趟故地重遊,由鄭成功祖廟迎入,走歷五妃廟、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北極殿(武廟與北極殿有寧靖王在世時的贈匾),然後返回高雄路竹。

這當然是宗教界的盛事,也是相當有歷史意義的一場廟會。不過我一直覺得宗教界應該是平行時空,這些具有神力的「大大」想回家應該不用特地託夢,平時就可以「拋拋走」吧!算了,神的世界咱們凡人不懂啊,不知道在當年那場聚會中,媽祖、玄天上帝、關公、寧靖王、五妃、鄭成功幾位大大,見了面都談些什麼呢?

DSCN1343.jpg
圖一:寧靖王府邸(現為大天后宮)

DSCN1351.jpg
圖二:梅樹(在祀典武廟中,相傳為寧靖王所植)

DSCN1186.jpg
圖三:五妃廟

DSCN1192.jpg
圖四:五妃墓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