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詩歌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文提到釐金局,也提到人工運河,那麼本文就來說說與之相關的、「消失的」五條港。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工作因素,我已經在臺南生活許多年了,可惜無心又疏懶,對這兒的歷史與古蹟還是似懂非懂,認識不足。現在,有了徵文比賽的刺激與動力,我決定帶上地圖、旅遊書,還有《全臺詩》(其實是手機裡的「愛詩網」頁面),展開我的「讀古詩,遊臺南」之旅。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的酒令,非常喜歡。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人都有失眠經驗,躺在床上煎魚,幾百隻羊都已經跳過了柵欄,無奈就是無法登入「周公on line」模式。以前看過一篇轉錄的文章,內容是說國小二年級的兒子的家庭作業是回家訪問爸爸,其中一個題目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這個爸爸說他有三個願望:「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這樣的回答讓孩子以為爸爸在亂講,急得哭了出來;沒想到,作業交回學校後,卻拿了全班最高分。是啊!孩子不懂,但大人卻能理解,這三個願望看似簡單,卻不一定都能實現。在這次的選詩中,有一首〈睡難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很想知道到底作者想講些什麼,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次的徵文選詩中,出現了幾首與入獄相關的,引起了我的興趣。監獄詩向來少見,並不是人人都有這種經歷(當然,並沒有人想要這種經歷),而我們的作家文人當然不是作奸犯科之流,之所以身陷囹圄,通常是政治因素。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的選詩中有兩首送行詩,行人的目的地都是東京,寫作時間也只間隔兩年。查詢之後,原來都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相關。這場運動的發起者為「新民會」(其成員由旅日臺灣留學生及臺灣士紳組成),在14年間(1921-1934)共發起15次,目的是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議會,這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選詩,許多篇都帶有遺民詩的味道。這並非巧合,而是近代臺灣,在政權上歷經數次轉換,每一次轉換無可避免要出現一批遺民。甲申年(1644),明朝滅亡,於是以沈光文為首的明遺民便因緣際會來到臺灣。乙未年(1895),臺灣割讓給日本,於是清遺民(但這又有些弔詭,因為清朝並未滅亡,只是割了臺灣)選擇內渡,回到祖國懷抱。若再往下數,1945年,臺灣光復,產生了一批日本遺民──其實不能算「遺民」,他們當初是「日本移民」,電影《灣生回家》就是在述說他們的故事。四年後,1949年,又出現了一批中華民國遺民──我指的是跟著國民政府來臺的國軍,也就是俗稱的「榮民」或者「老兵」。(而且「中華民國」並未滅亡,我這樣寫犯了政治不正確的錯。)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瀏覽此次的徵文選詩,發現了兩首以「潛園」為題者,分別是林豪〈潛園秋日感興〉、王松〈亂後遊潛園〉,查詢潛園歷史,頗值得一書,於是本文便來寫寫潛園興衰史及其相關故事。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乍見此次愛詩網徵文主題:「遊覽與感懷」,腦中不自覺浮現臉書上常見的各類美景、美食打卡照。但馬上察覺自己想偏了,那年代可不像現在休閒風氣盛行,週休二日經常全家大小出遊,並留下一幀幀充滿歡樂的照片。那時的經濟、交通都不比現在,也不盛行玩樂,所謂的「遊覽」,可能只是因緣際會下的巧合,總之是走了那麼一遭,不免有些見聞感觸,也因此留下了隻字片語。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來談談年節的最後一個節日了,那就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小過年」,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日。民間在這天通常吃元宵(湯圓)來應景,象徵家人團圓。此外還有掛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娛樂活動,平溪在這天會舉行放天燈活動,鹽水也會燃放蜂炮,兩地湧入大量遊客,一同來「鬧元宵」,熱鬧滾滾,喜氣洋洋。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守歲」守到十二點過後,開門發現鄰居親朋依然健在,沒有被「年獸」抓走,於是燃放鞭炮慶祝,互道「恭喜」,為春節拉開了熱鬧喜慶的序幕。鞭炮起源於古代的「庭燎」,一說是為了驅逐「年獸」,另一說是為了驅除山鬼。春節爆竹兼有吉慶和除舊布新的雙重意義,無論在通衢大邑,還是窮鄉僻壤,爆竹聲此起彼伏,給節日更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年」一過,再六天就是「大年夜」,也就是除夕,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通常又稱為「大年三十」。此日過後舊歲除,迎接新年的到來,所以稱為「除夕」。這一天對老百姓來說相當重要,也因此有許多相關習俗。首先是「辭年」,在除夕當天下午,在家廟或住宅正廳前,擺設祭品祭祖祀神,感謝諸神及祖先這一年來的保佑,並祈求來年更多的賜福。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過了冬至的湯圓、臘日的臘八粥,年的腳步更近了,緊接著便迎來「送神日」。「送神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日期,有的是十二月二十三日,我家則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人們認為在這一天,灶神、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神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日拜祭家中諸神與灶神,以感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上網查找「愛詩網」,有相關詩篇如下: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家裡沒有煮臘八粥的習慣,村子裡在十二月初八也沒有特殊的慶祝活動。倒是長大後到城市工作,在一月份的某一個上班日總是能收到附近佛教團體贈送的八寶粥;問了同事,同事說那天是農曆十二月八日,是所謂的「臘日」,佛教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回家後上「愛詩網」查詢,找到一首描寫臘日的七言律詩: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日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因為民情風俗、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變化逐漸形成的。人們年年過節,卻不一定能說出節日的由來與相關習俗;正因如此,我在這次愛詩網「歲時與風土」的徵文主題中選擇了「歲時節慶類」,並聚焦於冬至、臘日、送神日、除夕、春節、元宵節這六個時間相近的節慶,探討其特定的風俗及相關的文化意義,相信這會是一趟收穫滿滿的發現之旅。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詠老贈夢得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鶴沖天(喜遷鶯)  周邦彥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內容整理自網路資料)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詠螢 梁.簡文帝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春水 杜甫

寧水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